close

     這是台北市文山區景美的舊稱,在民國79年之前,原為景美區,後與木柵合併為文山區。

     景美為目前文山地區最早開發的地方,清代中期漢人大量移入,主要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
縣人為主,其中尤以高、張、林三姓的人最多。本地的風俗信仰也承襲閩南遺風,早期地緣關
係尤強,萬慶巖、祖師廟、集應廟、高世宗祠等集中在此地,都是最顯著的例證。

     因早期開墾需要灌溉工程,於是自新店、景美二溪引水建立霧裡圳及塯公圳以供灌溉之用
,其中塯公圳引新店溪青潭湖水,為了使灌溉水向北跨過景美溪,於是在溪流之上架設木製水
槽,主要是以木樁和木板構成,並在槽中塗上一層油灰,用以導引水流使灌溉水順利注入北面
的開墾地,此一導水設備稱為挸(音同簡)。

     根據後來日本人的記載,挸長約九十公尺寬約兩公尺規模相當大,一端在新店大坪林稱為
挸頭,靠景美這一頭稱做挸尾。閩南話口音挸與景接近,於是有景尾之稱出現,另一說為境尾
,因過了此地即為番界,為當時漢人開墾的最尾端。

     後因景尾意義不佳之故,在一九五0年(民國三十九年)景尾獨立成鎮之際,地方名望建
議更名「景美」,民國五十七年,景美鎮歸屬台北市,劃為景美區。

     現在那裡已經變成水源快速道路的部分,去景美夜市可能還可以看到一些老舊的事物,也
許是有後來的愛買超市和世新大學的學生,加上所處新店木柵交會,
人來人往的總是讓人感覺
即使老舊卻又熱鬧。

 

引用資料:

文山第二戶政事務所

時報文教基金會

挸尾探源系列 薛淑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a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